优雅的提交你的 Git Commit Message
commit message 是开发的日常操作, 写好 log 不仅有助于他人 review, 还可以有效的输出 CHANGELOG, 对项目的管理实际至关重要, 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常常被大家忽略. 希望通过本文, 能够帮助大家重视和规范 commit message 的书写.
起因
知乎上有个问题: 如何写好 Git commit log? 很有意思, 能看到各种提交风格: 有用 emoji 的, 有用唐诗的, 有用随机生成的. 风格没有对错, 只要能够体现出 commit 所做的修改即可.
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@李华桥 的答案
这种东西,当然要借助工具了,才能够写得即规范,又格式化,还能够支持后续分析。 目前比较建议的是,使用终端工具 commitizen/cz-cli + commitizen/cz-conventional-changelog + conventional-changelog/standard-version 一步解决提交信息和版本发布。
甚至,如果想更狠一点,在持续集成里面加入 marionebl/commitlint 检查 commit 信息是否符合规范,也不是不可以。
本文就顺着这个方向, 给大家介绍下如何保障项目 commit message 的规范和格式化.
Commit Message 格式
目前规范使用较多的是 Angular 团队的规范, 继而衍生了 Conventional Commits specification. 很多工具也是基于此规范, 它的 message 格式如下:
<type>(<scope>): <subject>
<BLANK LINE>
<body>
<BLANK LINE>
<footer>
我们通过 git commit 命令带出的 vim 界面填写的最终结果应该类似如上这个结构, 大致分为三个部分(使用空行分割):
标题行: 必填, 描述主要修改类型和内容 主题内容: 描述为什么修改, 做了什么样的修改, 以及开发的思路等等 页脚注释: 放 Breaking Changes 或 Closed Issues 分别由如下部分构成:
- type: commit 的类型
- feat: 新特性
- fix: 修改问题
- refactor: 代码重构
- docs: 文档修改
- style: 代码格式修改, 注意不是 css 修改
- test: 测试用例修改
- chore: 其他修改, 比如构建流程, 依赖管理.
- scope: commit 影响的范围, 比如: route, component, utils, build...
- subject: commit 的概述, 建议符合 50/72 formatting
- body: commit 具体修改内容, 可以分为多行, 建议符合 50/72 formatting
- footer: 一些备注, 通常是 BREAKING CHANGE 或修复的 bug 的链接.
这样一个符合规范的 commit message, 就好像是一份邮件.
git commit 模板
如果你只是个人的项目, 或者想尝试一下这样的规范格式, 那么你可以为 git 设置 commit template, 每次 git commit 的时候在 vim 中带出, 时刻提醒自己:
修改 ~/.gitconfig, 添加:
[commit]
template = ~/.gitmessage
新建 ~/.gitmessage 内容可以如下:
# head: <type>(<scope>): <subject>
# - type: feat, fix, docs, style, refactor, test, chore
# - scope: can be empty (eg. if the change is a global or difficult to assign to a single component)
# - subject: start with verb (such as 'change'), 50-character line
#
# body: 72-character wrapped. This should answer:
# * Why was this change necessary?
# * How does it address the problem?
# * Are there any side effects?
#
# footer:
# - Include a link to the ticket, if any.
# - BREAKING CHANGE
#
Commitizen: 替代你的 git commit
我们的目标还是要通过工具生成和约束, 那么现在就开始吧.
commitizen/cz-cli, 我们需要借助它提供的 git cz 命令替代我们的 git commit 命令, 帮助我们生成符合规范的 commit message.
除此之外, 我们还需要为 commitizen 指定一个 Adapter 比如: cz-conventional-changelog (一个符合 Angular团队规范的 preset). 使得 commitizen 按照我们指定的规范帮助我们生成 commit message.
全局安装
npm install -g commitizen cz-conventional-changelog
echo '{ "path": "cz-conventional-changelog" }' > ~/.czrc
主要, 全局模式下, 需要 ~/.czrc 配置文件, 为 commitizen 指定 Adapter.
项目级安装
npm install -D commitizen cz-conventional-changelog
package.json中配置:
"script": {
...,
"commit": "git-cz",
},
"config": {
"commitizen": {
"path": "node_modules/cz-conventional-changelog"
}
}
如果全局安装过 commitizen, 那么在对应的项目中执行 git cz or npm run commit 都可以.
效果如下:
自定义 Adapter
也许 Angular 的那套规范我们不习惯, 那么可以通过指定 Adapter cz-customizable 指定一套符合自己团队的规范.
全局 或 项目级别安装:
npm i -g cz-customizable
or
npm i -D cz-customizable
修改 .czrc 或 package.json 中的 config 为:
{ "path": "cz-customizable" }
or
"config": {
"commitizen": {
"path": "node_modules/cz-customizable"
}
}
同时在~/ 或项目目录下创建 .cz-config.js 文件, 维护你想要的格式: 比如我的配置文件: leohxj/.cz-config
效果如下:
Commitlint: 校验你的 message
commitlint: 可以帮助我们 lint commit messages, 如果我们提交的不符合指向的规范, 直接拒绝提交, 比较狠.
同样的, 它也需要一份校验的配置。
安装:
npm i -D @commitlint/config-conventional @commitlint/cli
同时需要在项目目录下创建配置文件 .commitlintrc.js, 写入:
module.exports = {
extends: [
''@commitlint/config-conventional''
],
rules: {
}
};
针对自定义的 Adapter 进行 Lint
如果你像我一样, 使用的是自定义的 commitizen adapter, 那么你需要:
npm i -D commitlint-config-cz @commitlint/cli
.commitlintrc.js 中写入:
module.exports = {
extends: [
'cz'
],
rules: {
}
};
结合 Husky
校验 commit message 的最佳方式是结合 git hook, 所以需要配合 Husky.
npm i husky@next
package.json 中添加:
"husky": {
"hooks": {
...,
"commit-msg": "commitlint -e $GIT_PARAMS"
}
},
效果如下:
standard-version: 自动生成 CHANGELOG
通过以上工具的帮助, 我们的工程 commit message 应该是符合 Angular团队那套, 这样也便于我们借助 standard-version 这样的工具, 自动生成 CHANGELOG, 甚至是 语义化的版本号(Semantic Version).
安装使用:
npm i -S standard-version
package.json 配置:
"scirpt": {
...,
"release": "standard-version"
}
PS: standard-version 有很多其他的特性, 这里不过多涉及, 有兴趣的同学自行尝试.
最后
commit message 的规范性很重要, 但是是否需要像本文这样强制限制, 每个团队和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 但是个人认为: 好的习惯, 受益终身.